咬一口昭和回忆

by: mumu

《咬一口昭和回忆》是一本很好读的小书,书本身很轻薄,内容好吃又有趣。昭和年代是1926年到1989年,作者典子在此期间度过了孩提、少年和青年时代,这本书是典子对那个年代食物的寄情。我小心翼翼地猜测典子应该是一个感官敏锐共情力很强的人,读她描述食物带来的味觉嗅觉连同感官之外的情绪和故事,常常边笑边感叹真是太妙了。

典子写小时候在祖母的传授下爱上盐渍鲑鱼皮(然鹅我并不知道是什么)的美味之后,站在学校教室墙上的世界地图前只盯着南美洲看,“因为形状和鲑鱼片一模一样”!我不知道典子长什么样子,但脑中当即浮现出来“樱桃小丸子”站在地图前,指着南美洲,和同桌小玉一本正经的说“我告诉你个秘密哦,智利合恩角的这个位置的鲑鱼皮最好吃了!”

作为小孩子的典子搞不懂大人口中高级食材,比如海胆、鲍鱼、河豚的味道有什么好的。但第一次吃“锡箔纸烤松茸”立即被松茸的味道掳获。

烤松茸仿佛炖煮活树一样,空气都被森林的精华给整个染上。浓厚而洁净,连空气里的咸味都恰到好处。不用酱油,什么都不用。我可以直接用这个空气的味道配饭吃。

她第一次见菠萝面包,就被它明亮的颜色和西兰花似地凸起吸引。

一看到它的颜色,我立刻感到一阵幸福,就好像阳光照进我的胸口。我好想、好想咬咬看。

然而母亲不许买。母亲的断然拒绝让典子感觉屈辱又不甘心,只能用全副身心去想着菠萝面包。

一想到它近在眼前,却不能吃,我就觉得它更好吃了。我烦恼地扭着身体,妄想着菠萝面包的味道。一定是这种味道…这种口感…这种香甜。明明还不知道口味,我却丝毫不怀疑菠萝面包的美味。

典子把菠萝面包称作“黄色的初恋”:

就像少年爱上小镇上看见的美丽少女,明明连一句话都没说过,却一心觉得:“我就是知道,她一定很温柔,很天真。”

直到后来她攒足了零花钱终于吃到菠萝面包,却发现柠檬黄的凸起下只是普通的白面包,尽管感受到了梦想的幻灭,但对菠萝面包的憧憬却并没有结束。一直到长大成人之后,每次看到凸起的柠檬黄还是会感到“一阵阳光撒进胸口似的幸福”,还是会回想起那个没有吃过,却靠着所有想象力去幻想味道的孩提时代的憧憬。

长大成人后,我可以自由地吃所有想吃的东西。然而我却发觉,再也没有什么想吃的食物,能够让我像当年一样,倾尽一切想象力了。

并非所有食物的回忆都是这样的小清新。典子讲大学时候吃的泡面和读书会上的男生:

男同学们在读书会上总是超乎必要的兴奋。无论什么书,都会装腔作势地拼命讨论其中道理。尤其当有大胸部的女同学参加时,男同学的论战就变得更激烈。

不到一年后,大家全都变成别人的女朋友或男朋友,读书会也就自然消失了。

果然是过来人,一阵见血地道出读书会参与者的真实动机。

典子形容水羊羹是色情的,像诱人的女人,水嫩、清新而凛然。水羊羹既非固体也非液体,舌头碰触的下一瞬间它便融化了。吃水羊羹不用咬、不动下巴咀嚼,只需不断体验着冰凉的表面在口中化开的滋味,味蕾被甜味整个侵占,感受她温柔的甘甜。

她吃鲷鱼烧最爱烧焦的边缘,多是面粉糊从模具嵌合处露出来导致的。东京最受欢迎的鲷鱼烧店的鲷鱼烧是人手工烤的。就算全用相同的模具烤,每尾鱼还是会有些微不同,有的有余边,有的会烧焦,有的红豆馅会歪掉。

人类就是会为这些不同而心生爱怜的生物。红豆馅不只是满溢出来,还会被模具压得像仙贝似的扁平,要是刚好还烤焦了,就会让人觉得好像中了头彩一般兴奋。

人也是这样,都有脱离常轨或偏差之处,大家都不一样。但就因为有这些棱角,才会受到别人的疼爱和喜欢。

人对食物是有肉体记忆的,每当接触到某种特定的食物的味道和气味时,过去某个地方感受到的快乐和悲伤,某个时刻的心情和印象都会一下子苏醒过来。看到科幻作品里未来的人类不再需要食物,甚至有科技公司已经研发出营养液来取代一日三餐,真希望那个时候晚一些来到。